close

  中新網5月27日電 據福建僑網報道,印尼漳華三語國民學校外派教師發表文章《赤心拳拳為華教》,講述了印尼華裔施明立熱心華教的故事。全文摘編如下:
  我在印尼任教的漳華三語國民學校是一所新創辦的學校。開學時,班裡只有6名2周歲左右的幼兒。而這6名幼兒中,就有2名是施明立先生資助的。在與家長的交流後,我才知道這2名孩子已經到了入學的年齡,因為無法交納入學的費用,面臨著失學的危險。
  施先生為每一名幼兒交納了215萬盾後,每個家庭只需每個月承擔20萬盾的學費,負擔立馬減輕了不少。我當時就想,他的資助,也許能改變了這2個貧困孩子一生的命運。
  我後來還瞭解到,在漳華三語國民學校原來創辦前期,招生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。也正是施先生毅然決然資助這2名學生的善舉,為大家鼓足了繼續辦學的勇氣,提升了辦學的信心。截至2014年3月,學校已有24名幼兒。
  一天,施金全媽媽(施先生的姐姐)給我送來一本書,書名叫《生活拾取》。她告訴我,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施明立先生,“念慈”是他的筆名。全書共36篇文章,全部用中文撰寫,有隨筆、有小說、有笑話……亦莊亦諧、亦雅亦俗,通過點滴趣事,發人深醒,目的是“喚起華族子弟的良知良能,端正華族子弟對中國文化習俗的尊敬和認識”。
  帶著敬佩之情,我仔細拜讀了《生活拾取》。在《慘也》一文中,我找到他熱心華文教育的答案:“僑居異國的我們,生活在被排斥、被迫害的環境中,《公民》《常識》等的基本教育,也被約束得隨之流失。連節日風俗等活動都被限制,簡直生活在‘山中無甲子,寒暑不知年’的原始社會裡。最後,我們的子弟連自己的姓,自己的祖籍、祖先都不知道。幸而,近來許多華社團體紛紛開辦三語學校……還有許多博學人士、熱心青年,不辭辛苦,不貪名利,投身文教工作,以輓救我們華裔後輩的這場厄運……”
  我頓時聯想到自己,我作為一名外派教師,離開親人不遠千里,飛越千山萬水來到南海漳教學漢語,不也正是為了華文教育嗎?我突然有一種想法:有機會一定要結識一下這位老前輩和他聊一聊我們都關註的華教。
  機會終於來了。我還記得那天正好是元宵佳節,我們驅車數公里來到施先生家中拜訪。閑聊時,他回憶起自己年青時求學的經歷。施先生是第五代華人,他的祖輩1821年就來到了印尼。在1948年的排華風暴中,他的家庭遭遇了親人被屠殺、財物被搶掠的厄運。原本殷實的家庭一貧如洗。作為家庭中的長子,施先生17歲就離開家鄉到泗水工作。1962年,他曾考入印尼廈門大學函授班。但因生活窘迫,無法參加學習。無緣走進大學的課堂,一直是他終生的遺憾。也正是如此,他知道貧苦子弟讀書的不易。所以,他儘力去幫助其他人。據我瞭解,他已經陸續捐助了18名孩子,為他們爭取到接受華文教育的機會。甚至,在他影響下,親朋好友也加入到資助貧困學生的行列。
  施先生已經退休十多年。退休後,他在家裡創辦“快樂組合”活動,每逢周末,朋友們都會到他家練唱中文歌曲;每年的元宵和中秋前後,都要組織活動,歡慶中國傳統節日。我還記得,2月15日的晚上,施先生家正在舉行元宵慶祝活動,圖隆阿貢縣300多位華人參加活動。人們在這裡親熱地交談著,盡情地歌唱著,幸福又滿足……(湯仁妹)  (原標題:印度尼西亞華裔施明立:願身體力行支持華文教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97yshw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